六、day6
今天学习如何使用std::future
、std::async
、std::promise
,并通过std::promise
和packaged_task
构建一个线程池。
参考:
up主恋恋风辰个人博客
up主[mq白的代码仓库](ModernCpp-ConcurrentProgramming-Tutorial/README.md at main · Mq-b/ModernCpp-ConcurrentProgramming-Tutorial)
1. future与async
在上一节中,我们等待地铁到站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条件变量提醒我们是否到站,而本节中我们可以通过std::future
处理地铁到站的情况。举个例子:我们在车站等车,可能会做一些别的事情打发时间,比如玩手机、和朋友聊天等。不过,我们始终在等待一件事情:车到站。
C++ 标准库将这种事件称为 future
。它用于处理线程中需要等待某个事件的情况,线程知道预期结果。等待的同时也可以执行其它的任务。
C++ 标准库有两种 future
,都声明在 future
头文件中:独占的 std::future
、共享的 std::shared_future
。它们的区别与 std::unique_ptr
和 std::shared_ptr
类似。同一事件仅仅允许关联唯一一个std::future
实例,但可以关联多个 std::shared_future
实例。它们都是模板,它们的模板类型参数,就是其关联的事件(函数)的返回类型。当多个线程需要访问一个独立 future
对象时, 必须使用互斥量或类似同步机制进行保护。而多个线程访问同一共享状态,若每个线程都是通过其自身的 shared_future
对象副本进行访问,则是安全的。
std::future
只能移动(拷贝构造和拷贝赋值被delete),其所有权可以在不同的对象中互相传递,但只有一个对象可以获得特定的同步结果。而std::shared_future
是可复制的,多个对象可以指代同一个共享状态。
1.1 async与future的配合使用
假设需要执行一个耗时任务并获取其返回值,但是并不急切的需要它。那么就可以启动新线程执行,但是***std::thread
不能直接从线程获取返回值(可以使用引用或指针直接将数据存储至指定内存,而不用显式返回***)。不过我们可以使用 std::async
函数模板显式获取返回值。
使用 std::async
启动一个异步任务(也就是创建一个子线程执行相关任务,主线程可以执行自己的任务),它会返回一个 std::future
对象,这个对象和任务关联,将持有任务最终执行后的结果。当需要任务执行结果的时候,只需要调用 future.get()
成员函数,就会阻塞当前线程直到 future
为就绪为止(即任务执行完毕),返回执行结果。future.valid()
成员函数检查 future
当前是否关联共享状态,即是否当前关联任务。如果还未关联,或者任务已经执行完(调用了 get()、set()),都会返回 **false
**。
举一个例子:
1 |
|
在这个示例中,std::async
创建了一个新的线程(或从内部线程池中挑选一个线程)并自动与一个 std::promise
对象相关联。std::promise
对象被传递给 fetchDataFromDB
函数,函数的返回值被存储在 std::future
对象中。在主线程中,我们可以使用 std::future::get
方法从 std::future
对象中获取数据(使用std::future::get
方法后调用该函数的线程处于阻塞状态,直至收到数据)。
注意,在使用
std::async
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使用std::launch::async
标志来明确表明我们希望函数异步执行
上面代码的输出为:
1 | Doing something else... |
显然,在使用 std::async
异步调用 fetchDataFromDB
函数时,会创建一个子线程执行fetchDataFromDB
函数,而主线程继续做其他事件,比如输出Doing something else...
。当我们需要fetchDataFromDB
函数的返回结果时,显式调用std::future::get
方法获取(在这个过程中,主线程会被阻塞,直至从future
对象resultFromDB
中获取到函数的返回结果,并将其存储至string
类型dbData
中)
1.2 async
与 std::thread
一样,std::async
支持任意可调用对象,以及传递调用参数。包括支持使用 std::ref
,以及std::move
。我们下面详细聊一下 std::async
参数传递的事。
std::async
支持所有可调用(Callable)对象,并且也是默认按值复制(原因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关于thread函数源码解析那部分的文章),必须使用 std::ref
才能传递引用(左值引用)。并且它和 std::thread
一样,内部会将保有的参数副本转换为右值表达式进行传递,这是为了那些只支持移动的类型,左值引用没办法引用右值表达式,所以如果不使用 std::ref
,这里 void f(int&)
就会导致编译错误,如果是 void f(const int&)
则可以通过编译,不过引用的不是我们传递的局部对象。
1 | void f(const int& p) {} |
n是一个左值,传入async之后的处理过程和thread一样。首先,async内部会将其cv修饰符和引用类型去除,然后保存到一个tuple元组中,这个元组存储了可调用对象和去除修饰后的参数副本,最后将元组中的参数副本通过std::move
传递给可调用对象。
所以,这里n是左值,传入async后变为右值,如果将该类型传入给f
那么可以编译,因为const int&
可以接受右值,但是f2
不接受右值,只接受左值,所以f2
会报错,表示传入类型错误。
除此之外,async 和 thread 一样,可以接受只移动类型:
1 | struct move_only{ |
定义一个只能移动、不能复制的结构体move_only
。
std::async
会在一个新线程中异步执行 task
函数。如果传入的是 std::move(x)
,那么 主线程中x
的资源会被移动到 task
中。移动构造函数会被调用,表示资源已成功转移。async内部接受右值,thread也可以。
1.2.1 async的执行策略
std::async
除传递可调用对象、对象参数之外,还需要传递枚举值(也叫策略,比如上面的std::launch::async
),这些策略在std::launch
枚举中定义。除了std::launch::async
之外,还有以下策略:
std::launch::deferred
:这种策略意味着任务将在需要结果时同步执行。惰性求值,不创建线程,等待future
对象调用wait
或get
成员函数的时候执行任务。std::launch::async
在不同线程上执行异步任务。std::launch::async | std::launch::deferred
:这种策略是上面两个策略的组合。任务可以在一个单独的线程上异步执行,也可以延迟执行,具体取决于实现。
默认情况下,std::async
使用std::launch::async | std::launch::deferred
策略。这意味着任务可能异步执行,也可能延迟执行,具体取决于实现。典型情况是,如果系统资源充足,并且异步任务的执行不会导致性能问题,那么系统可能会选择在新线程中执行任务。但是,如果系统资源有限,或者延迟执行可以提高性能或节省资源,那么系统可能会选择延迟执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 MSVC STL 的实现中,
launch::async | launch::deferred
与launch::async
执行策略毫无区别,这一点我们将单独写一篇解析async的源码。简而言之,使用
std::async
,只要不是launch::deferred
策略,那么 MSVC STL 实现中都是必然在线程中执行任务。因为是线程池,所以执行新任务是否创建新线程,任务执行完毕线程是否立即销毁,不确定。
举个例子验证:
1 | void f(){ |
如果系统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代码首先会将主线程的id1
打印出来,然后执行std::launch::deferred
策略,因为该策略不会创建新线程,所以执行的线程同样是主线程;最后,分别使用std::launch::async
和std::launch::deferred | std::launch::async
执行函数,发现二者分别创建了一个新的线程。
输出如下:
1 | 140371524962112 |
1.3 future的wait和get
std::future::get()
:
std::future::get()
是一个阻塞调用,用于获取 std::future
对象表示的值或异常。如果异步任务还没有完成,get()
会阻塞当前线程,直到任务完成。如果任务已经完成,get()
会立即返回任务的结果。重要的是,**get()
只能调用一次,因为它会移动或消耗掉 std::future
对象的状态。一旦 get()
被调用,或者被移动**,std::future
对象就不能再被用来获取结果。
std::future::wait()
:
std::future::wait()
也是一个阻塞调用,但它与 get()
的主要区别在于 wait()
不会返回任务的结果。它只是等待异步任务完成。如果任务已经完成,wait()
会立即返回。如果任务还没有完成,wait()
会阻塞当前线程,直到任务完成。与 get()
不同,**wait()
可以被多次调用**,它不会消耗掉 std::future
对象的状态。
总结一下,这两个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std::future::get()
用于获取并返回任务的结果,而std::future::wait()
只是等待任务完成。get()
只能调用一次,而wait()
可以被多次调用。- 如果任务还没有完成,
get()
和wait()
都会阻塞当前线程,但get()
会一直阻塞直到任务完成并返回结果,而wait()
只是在等待任务完成。
我们可以使用std::future
的wait_for()
或wait_until()
方法来检查异步操作是否已完成。这些方法返回一个表示操作状态的std::future_status
值。
1 | if(fut.wait_for(std::chrono::seconds(0)) == std::future_status::ready) { |
1.3.1 常见的两个问题
如果从
std::async
获得的std::future
没有被移动或绑定到引用,那么在完整表达式结尾,std::future
的**析构函数将阻塞,直到异步任务完成**。因为临时对象的生存期是从其创建开始,到表达式结束时(即完整表达式的末尾)自动结束。1
2std::async(std::launch::async, []{ f(); }); // 临时量的析构函数等待 f()
std::async(std::launch::async, []{ g(); }); // f() 完成前不开始如上述代码段,
std::async
创建了一个临时的std::future
对象,它将持有异步任务的结果,但它并没有将该std::future
对象保存,所以在表达式结束时会被销毁。这导致std::future
的析构函数在任务完成前被调用,从而阻塞主线程,直到f()
执行完成。std::future
的析构函数类似于RAII
机制,在析构调用的时候执行类似于线程的join()
函数,等待async
任务执行完毕后才完全销毁。后续的异步任务(例如
g()
)会等待f()
完成后才开始执行,因为任务的执行被前一个任务的完成所阻塞。1
2auto future1 = std::async(std::launch::async, []{ f(); });
auto future2 = std::async(std::launch::async, []{ g(); });为了确保异步任务的正确执行,我们需要将
std::future
绑定到一个变量,以延长其生存期(避免提前调用析构函数)。被移动的
std::future
没有所有权,失去共享状态,不能调用get
、wait
成员函数。1
2
3auto t = std::async([] {});
std::future<void> future{ std::move(t) }; // 将t的所有权转移
t.wait(); // Error! 抛出异常std::future
对象t
的所有权被转移给std::future
对象future
,不可以对t
调用get
、wait
成员函数。如同没有线程资源所有权的std::thread
对象调用join()
一样错误,这是移动语义的基本语义逻辑。
1.4 异常处理
如果async
在执行可调用对象期间发生了异常,future
对象会将该异常保存下来,我们可以调用 std::future::get
方法来获取这个异常。
1 | void may_throw() |
async
在异步执行可调用对象may_throw
时,发生了异常(我们这里手动抛出一个异常表示代码发生异常),我们在try块中调用get()
函数获取future
对象的内容,如果内容是正常值,那么代码继续运行;如果内容是异常值,那么会直接被catch块捕获,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输出:
1 | Caught exception: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
2. future与 packaged_task
std::packaged_task
和std::future
是C++11中引入的两个类,它们用于处理异步任务的结果。
std::packaged_task
是一个可调用目标(函数、lambda 表达式、bind 表达式或其它函数对象),它包装了一个任务,该任务可以在另一个线程上(异步)运行。它可以捕获任务的返回值或异常,并将其存储在std::future
对象中。
1 | template <class _Ret, class... _ArgTypes> |
packaged_task
是一个模板类型,其中:
_Ret
:表示可调用目标的返回类型_ArgTypes...
:可调用目标接受的参数类型
1 | std::packaged_task<double(int, int)> |
所以上面初始化的第一个packaged_task
实例表示,接受任何返回类型是double
,参数是int
,int
的可调用对象。
第二个packaged_tas
实例表示,接受任何返回类型是void
,且无参数的可调用对象。
std::packaged_task
重载了operator()
运算符,并通过重载的operator()
来执行包装的可调用对象。比如在命令std::packaged_task<void(int)> task(myFunction);
中,执行task()
其实就算再执行myFunction()
。
以下是使用std::packaged_task
和std::future
的基本步骤:
- 创建一个
std::packaged_task
对象,该对象包装了要执行的任务。 - 调用
std::packaged_task
对象的get_future()
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与任务关联的std::future
对象。 - 在另一个线程上调用
std::packaged_task
对象的operator()
,以执行任务。 - 在需要任务结果的地方,调用与任务关联的
std::future
对象的get()
方法,以获取任务的返回值或异常。
举例:
1 | int my_task() { |
因为 task
本身是重载了 operator()
的,是可调用对象,自然可以传递给 std::thread
执行,以及传递调用参数。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使用了 std::move
,这是因为 std::packaged_task
只能移动,不能复制。
简而言之,其实
std::packaged_task
就是一个“包装”类而已,它本身并没什么特殊的,老老实实执行我们传递的任务,且方便我们获取返回值。其实我们使用
std::async
和std::packaged_task
都可以,只不过后者更加精细一些而已。
3. promise
C++11引入了std::promise
和std::future
两个类,用于实现异步编程。std::promise
用于在某一线程中设置某个值或异常,之后通过 std::promise
对象所创建的std::future
对象异步获得这个值或异常。
我们可以选择将运行结果保存到promise
中,然后通过promise
绑定的future
获得这个结果。
示例:
1 |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std::promise<int>
对象,然后通过调用get_future()
方法获取与之相关联的std::future<int>
对象。然后,我们在新线程中通过调用set_value()
方法设置promise
的值,并在主线程中通过调用fut.get()
方法获取这个值。注意,在调用fut.get()
方法时,如果promise
的值还没有被设置,则该方法会阻塞当前线程,直到值被设置为止。
1 | // 程序输出 |
同样的
std::promise
只能移动,不可复制,所以我们使用了std::move
进行传递。
除了 set_value()
函数外,std::promise
还有一个 set_exception()
成员函数,它接受一个 std::exception_ptr
类型的参数,这个参数通常通过 std::current_exception()
获取,用于指示当前线程中抛出的异常。然后,std::future
对象通过 get()
函数获取这个异常,如果 promise
所在的函数有异常被抛出,则 std::future
对象会重新抛出这个异常,从而允许主线程捕获并处理它。
1 |
|
在异常设置函数
set_exception
中:- 首先抛出一个异常
std::runtime_error
。 - 捕获到
std::runtime_error
异常后,使用prom.set_exception(std::current_exception())
将当前异常设置到std::promise
对象中。这会使得与这个promise
相关联的future
在被获取时抛出相同的异常。
- 首先抛出一个异常
主线程中调用
fut.get()
,此时主线程会阻塞,直到set_exception
函数完成并设置了异常。如果fut.get()
捕获到异常,则会在catch
块中输出异常消息。
运行结果:
1 | Waiting for the thread to set the exception... |
我们写的是
promise<int>
,但是为什么没有使用set_value
设置值?
如果 promise 已经存储值或者异常,再次调用 set_value
(set_exception
) 会抛出 std::future_error 异常,将错误码设置为 promise_already_satisfied
。这是因为 std::promise
对象只能是存储值或者异常其中一种,而无法共存。
简而言之,set_value
与 set_exception
二选一,如果先前调用了 set_value
,就不可再次调用 set_exception
,反之亦然(不然就会抛出异常)。
4. shared_future
之前的例子中我们一直使用 std::future
,但 std::future
有一个局限:future 是一次性的,它的结果只能被一个线程获取。get()
成员函数只能调用一次,当结果被某个线程获取后,std::future
就无法再用于其他线程。如果需要进行多次 get
调用(多个线程等待同一个异步操作的结果),可以考虑 std::shared_future
。
std::future
与 std::shared_future
的区别就如同 std::unique_ptr
、std::shared_ptr
一样。同一事件仅仅允许关联唯一一个std::future
实例,但可以关联多个 std::shared_future
实例
std::future
是只能移动的,其所有权可以在不同的对象中互相传递,但只有一个对象可以获得特定的同步结果。而std::shared_future
是可复制的,多个对象可以指代同一个共享状态。
在多个线程中对同一个 std::shared_future
对象进行操作时(如果没有进行同步保护)存在条件竞争。而多个线程访问同一共享状态,若每个线程都是通过其自身的 shared_future
对象副本进行访问,则是安全的。因为std::shared_future
的设计允许在创建副本后,多个线程可以独立地获取结果,而无需担心条件竞争,因为每个线程操作的是不同的对象。
如果需要多个线程对一个
std::shared_future
对象进行操作,需要将std::shared_future
按值传递给不同线程,切记,不能按引用传递。
我这里就不举例子说明按值传递和按引用传递的区别了,直接举例解释shared_future
是如何使用的:
1 |
|
promise.get_future()
返回的是一个std::future
类型的对象,但是被隐式转换为了std::shared_future
类型的对象。所以我们才可以将std::shared_future
传递给不同的线程,因为std::shared_future
是可以拷贝的,而future
不可以被拷贝。
然后,我们创建一个线程myThread1
对promise
设置值,并创建两个独立的线程myThread2
和myThread3
分别执行threadFunction
函数获取future
中存储的值。可以发现,两个线程是独立的,并且可以多次调用get()
函数而不会将future
的状态取消。
代码输出为:
1 | Result: 42 |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主线程中再次调用get函数,同样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1 | std::thread myThread2(threadFunction, future); |
输出结果为:
1 | Result: 42 |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
future
既不可以拷贝给多个线程,也不能移动给多个线程;前者是因为future
不支持拷贝操作,只支持移动操作;后者是因为future
的状态是唯一的,不能被多个线程共享。而std::shared_future
可以拷贝给多个线程。
5.packaged_task和promise构建线程池
线程池是一种多线程处理形式,它处理过程中将任务添加到队列,然后在创建线程后自动启动这些任务。线程池线程一般后台线程。
- 后台线程:线程在主程序(前台线程)结束时不会阻止程序的终止。当主程序结束时,后台线程会被强制终止。
- 前台线程:线程在主程序结束之前必须完成。主程序会等待这些线程完成,然后再退出。
每个线程都使用默认的堆栈大小,以默认的优先级运行,并处于多线程单元中。如果某个线程在托管代码中空闲(例如等待 I/O 操作完成、等待锁、或者等待其他线程的通知),则线程池将插入另一个辅助线程来使所有处理器保持繁忙。如果所有线程池线程都始终保持繁忙,但队列中包含挂起的工作,则线程池将在一段时间后创建另一个辅助线程但线程的数目永远不会超过最大值。超过最大值的线程可以排队,但他们要等到其他线程完成后才启动。
举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线程池,它有 4 个线程在工作。现在其中一个线程正在等待文件 I/O 完成,这个操作可能需要几毫秒。在这段等待时间里,如果没有其他线程执行任务,CPU 会处于空闲状态。为了避免这个情况,线程池可以创建一个新的线程(辅助线程),来处理任务队列中的其他任务。这样,即使有一个线程在等待,其他线程仍然可以继续执行任务,从而保持 CPU 的高利用率。
假设我们有一个线程池,包含 4 个线程,编号为 T1、T2、T3 和 T4。现在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工作情况:
- 线程池中的线程数:4 个线程(T1、T2、T3、T4)。
- 任务队列中的任务:假设有 6 个任务需要执行,任务编号为 A、B、C、D、E 和 F。
初始状态:
线程 T1、T2、T3 和 T4 正在处理任务:
- T1 正在处理任务 A。
- T2 正在处理任务 B。
- T3 正在处理任务 C。
- T4 正在处理任务 D。
假设 T1 处理任务 A 时需要执行文件 I/O 操作,这个操作需要 3 毫秒。在这个操作过程中,T1 将会进入等待状态,而不再执行其他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线程池有 4 个线程,但因为 T1 正在等待 I/O,CPU 可能在这段时间里闲置,导致资源浪费。
为了避免 CPU 空闲,线程池会采取以下措施:
- 创建辅助线程:在 T1 进入等待状态时,线程池会检查任务队列,发现还有任务(如 E 和 F)待处理。于是,线程池可以创建一个辅助线程 T5,来处理任务 E 和 F。
流程:
- 0 毫秒:T1 处理任务 A。
- 3 毫秒:T1 进入等待状态,T5 开始处理任务 E。
- 4 毫秒:T5 完成任务 E。
- 5 毫秒:T5 开始处理任务 F。
- 6 毫秒:T1 完成 I/O 操作,继续处理任务 A。
线程池可以避免在处理短时间任务时创建与销毁线程的代价,它维护着多个线程,等待着监督管理者分配可并发执行的任务,从而提高了整体性能。
以下是参考博主恋恋风辰博客的线程池源码:
1 |
|
一些简单的函数和变量我加了注释就不多做解释,这里注意解析下面几个函数。
5.1 commit函数
1 | template <class F, class... Args> |
模板类型:
F
:回调函数,线程执行的任务... Args
:任务的参数列表
F&&
和Args&&
:转发引用,根据传入参数的类型自动推断为左值引用或右值引用- 传入的参数是右值(比如使用
std::move
),被推导为右值引用 - 传入的参数是左值,被推导为左值引用
- 传入的参数是右值(比如使用
返回值类型:
std::future<decltype(f(args...))>
:使用可调用对象的返回类型作为std::future
的模板类型,并将std::future<推断的类型>
返回decltype(f(args...))
:自动推断可调用对象f的返回值类型,args…是传给f的实参
stop_.load()
:读取stop_
的当前值- 如果是
True
,表示线程池关闭状态,直接返回一个使用默认构造函数构造的std::future
对象 - 如果是
False
,表示线程池开启状态,继续执行代码
1
2auto task = std::make_shared<std::packaged_task<RetType()>>(
std::bind(std::forward<F>(f), std::forward<Args>(args)...));std::packaged_task<RetType()>
:包装任务,任务的返回类型是RetType()
;- 需要包装的任务通过
std::bind
绑定起来,并传给包装器std::packaged_task<RetType()>
- 包装器传递给智能指针
std::make_shared
进行管理
- 如果是
ret
:从包装器packaged_task获取future,future存储了可调用对象的返回值[task] { (*task)(); })
:按值捕获上面定义的 task(伪闭包),task是一个存储packaged_task
对象的智能指针,这里插入任务队列的是一个回调函数,该回调函数将会执行packaged_task
包含的任务(函数)- packaged_task 重载了 () 运算符,这里其实就相当于再调用可调用对象(使用packaged_task包装的任务)
只要队列中插入新任务,就唤醒线程
最后,返回新任务的 future 对象
1 | using Task = std::packaged_task<void()>; |
如上段代码所示,队列tasks_的元素类型是std::packaged_task<void()>,但为什么插入的是一个lambda函数?
std::packaged_task<void()>
:
std::packaged_task<void()>
表示packaged_task接受任何无传递参数并返回void
的可调用对象。它可以封装任何符合这个签名的可调用对象,包括普通函数、函数对象、和 lambda 表达式。
- lambda 表达式:
[task] { (*task)(); }
,这个表达式本身是一个可调用对象。它捕获了外部变量task
,并在调用时执行(*task)()
,这实际上是调用了packaged_task
封装的函数。
- 插入到队列:
- 在使用
tasks_.emplace(...)
时,实际上在构造一个std::function<void()>
类型的对象,而这个对象可以被std::packaged_task
接受。 - 由于 lambda 表达式符合
void()
的函数签名,因此std::packaged_task
能够接受它并正确地存储。
5.2 start函数
1 | void start() { |
线程池会启动数量为thread_num_
的线程,每个线程执行以下程序:
- 将当前线程插入至
pool_
容器内进行管理 - 循环判断线程池是否关闭,如果不关闭,那么该线程将会无止境的进行工作
- 为了避免while循环占用CPU资源,使用条件变量挂起当前当前,直至满足(任务队列不为空或者stop_为true),并且当前线程被唤醒时,退出挂起状态。挂起状态时,当前线程会释放锁让其他线程可以访问共享资源;线程被唤醒时,当前线程会重新拿取锁
- 如果队列为空,且当前线程被唤醒,那就只有一种可能:线程池关闭。此时无任务需要处理,直接退出
- 如果队列不为空,取出任务队列的第一个元素
- 因为在当前线程内的任务执行是同步的,所以在执行任务前需要将可用线程数减一,待执行完任务后,可用线程数加一。
- 最后,循环第二步~第四步
5.3 如何使用线程池
1 | int main(){ |
首先,往线程池中的任务队列插入一个新任务,新任务没有返回类型,并且参数只有int;然后再主线程中执行相同的任务。
代码输出为:
1 | inner set m is 1024 |
线程池中的数量为5,然后我们启动一个线程执行我们传入的任务,此时,m被修改为1024。注意,线程池中的其余4个线程处于空闲状态,没有被调用。
随着线程池中的m被改变,但主线程中的m并没有被改变,并且地址也不同。其实和thread、async比较类似,但不完全相同,如果这里直接将m传入给thread,那么编译不会通过,因为lamda的参数是一个int&,但是thread传递给lambda的是一个int&&,左值引用不会接受右值引用。
在这里,lambda函数和参数传递给commit函数,在commit函数中,经过引用转发和原样转发后(m在模板类型中会被推断为int&,注意m不会被模板推断为int,在类型推断中,左值会被推断为左值引用,而右值会被推断为对应的类型,比如int,可用参考我写的文章),进入bind函数中的参数类型Args其实是int&。但在bind中,会将参数Args首先进行decay取出cv修饰符和引用,此时Args类型为int,然后将decay处理后的调用对象和参数保存到pair类型对象中,其中保存的参数也是参数副本。如下:
1 | using _Seq = index_sequence_for<_Types...>; |
_Mypair 保存了取出修饰的可调用对象和参数。其中Args的类型是int,传递给可调用对象的参数也是这个int,但是会调用拷贝构造(这里并没有像thread、async内部一样通过std::move
传递参数,所以即使可调用对象的形参类型是int&,但仍然可以接受pair中的参数副本 int,但不能接受int&&),相当于传递给的是一个副本,所以在bind内部的修改不会影响到外面的m。所以主线程的m和线程池中的m的地址不同。
1 | ThreadPool::instance().commit([](int& m) { |
如果将m用std::ref进行封装,那么线程内的修改会影响到线程外的m。
注意:线程池不能被用于以下两种任务:
- 线程池做得任务是并发的,并且无序,不能保证连续性。比如在网络编程中,你的接受线程必须要保证收到的消息顺序是有序的,所以这里就不能用线程池;还比如在逻辑线程中,我需要先处理消息A,再处理消息B,同样是有顺序的不能使用线程池,只能使用单线程来完成。
- 如果执行的任务互斥性很大,或者说是强关联,比如玩游戏:第一个任务是玩家A进入工会做任务增加工会贡献,第二个任务是工会会长使用这个贡献。而贡献是所有玩家共享的一个资源,有一个公共互斥量,这也不可以用线程池来用,这只能用一个线程来用。因为来回加锁会导致效率大幅度下降,还不如使用一个线程来完成。